打造高雄市成為淨零永續城市之規劃與作為
配合國家溫室氣體中長期減量目標,朝2030年減量30%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邁進,並滾動式調整。
高雄市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依能源、住商、製造、運輸、農業及環境等部門推動,包括再生能源推廣、節能輔導、汽電共生廠減煤脫煤、廣設公共自行車、電動公車、汰換二行程機車及老舊柴油車、鼓勵綠色消費、蔬食推廣、提高污水下水道接管率等,共計58項減碳措施,2021-2025年預估可減碳217萬噸。
高雄市政府長期致力於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根據高雄市溫室氣體盤查資料,2021年度行政轄區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為5,737萬公噸CO2e較2005年減少13.2%,減碳逾877萬公噸CO2e,遠超越國家設立2025年目標值(10%),目前透過跨局處、跨部門、公私協力方式共同推動減量計畫及政策,朝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高雄市政府近年來藉由國際會議之參與及與國際NGO團體或都市之交流,積極展現高雄市對氣候變遷議題所做的努力,作為與世界接軌之基石,邁向國際環保都市。
縣市合併後,於101年4月6日高雄市永續發展會組織架構調整及設置要點新訂研商會,針對高雄市永續發展會設置要點及組織架構進行討論並提供建議,並於101年12月5日由本府人事處函頒「高雄市永續發展會設置要點」。 為因應氣候變遷之衝擊,降低氣候變遷對市民生命財產之影響,研擬符合高雄市特性之調適策略,達成韌性及綠色生態城市之願景,112年隨著國家正式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本市即刻因應將「高雄市永續發展暨氣候變遷調適委員會」升格為「高雄市永續發展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作為推動氣候變遷減緩、調適、永續發展之專屬上位平台組織,並下設「淨零學院」以培育市政府、產業淨零人才。 高雄市永續發展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下設五個工作小組:永續願景組、永續環境組、綠色經濟組、永續教育組、永續安全組,持續推動市府永續發展業務。
高雄市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20項關鍵策略,落實淨零轉型目標,邁向2050淨零排放。
生活轉型之「淨零綠生活」為關鍵戰略之一,高雄市積極推動「淨零綠生活」,透過全民行為改變,以食、衣、住、行、育、樂、購等7大面23項措施行動及策略執行,改變民眾生活型態、落實低碳生活;同時誘發廠商建構低碳商業模式,創造綠生活產業鏈,達到減碳目標。
高雄市亦藉由「共享多元」、「全民對話」、「商業模式」及「產業模式」四大路徑,積極結合市府各單位、民間企業及團體、村里(社區)及個人,推廣綠色消費、綠色飲食、綠色居家、綠色辦公及綠色旅遊,並辦理各項宣導、優惠活動,讓民眾從活動中瞭解淨零綠生活的內涵,進而響應行動,最後融入生活中成為習慣,逐步邁向淨零綠生活。
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 Kaohsiung Capacity Center, ICLEI KCC)於101年9月開始運作,辦理環境永續發展相關研討會與訓練課程,ICLEI KCC亦為ICLEI於東亞地區第一個訓練中心及台灣第一個分支據點,透過國際研討會之舉行,有助於高雄市與ICLEI東亞地區會員城市交流推行環境永續發展相關經驗,並提升高雄市國際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