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環保局透過政策規劃、科技監測、應變管理、資訊整合、淨化措施與維護管制等六大方向,全方位管理與改善空氣品質,讓市民享有更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
01
空氣品質政策與行動計畫
分析高雄市空氣品質狀況,更新高雄市空氣污染排放清冊,據以蒐集研擬相關策略,擬定空污減量及空品改善目標,訂定「高雄市空氣污染防制計畫」作為高雄市空氣污染防制措施之依據,並督導落實各項行動方案,管控執行進度,檢討各階段目標達成情形,彙整計畫成果,向各界說明防制計畫推動後空氣品質改善情況。
相關連結:環境部核定空氣污染防制計畫
02
微型感測器與物聯網監測
設置微型空氣品質監測器進行即時監測,提供小區域空品資訊,做為活動項目選擇參考,及外出安全防護準備,另應用大數據彙整熱點區域,有效掌握地方轄區空氣污染熱區及協助執行E化稽查,同時提供民眾更多空氣品質資訊;每個感測器半年執行一次維護作業,確保數據品質。
相關連結:高雄市微型感測器資訊網
03
空氣品質惡化應變及防護
修訂及執行「高雄市區域空氣品質惡化防制措施」,審查列管公私場所之各級空氣品質惡化防制計畫書及空氣污染突發事故緊急應變措施計畫,並依據前述文件巡查督促各場所落實計畫內容,於空氣品質達預警、惡化等級時,透過Line平台通報列管公私場所及相關單位配合執行應變措施與宣導防護,並彙整各單位應變回報作業,傳遞相關應變成果於空噪科空氣污染防制網,並於社群平台(如臉書、Line@等)發佈相關空品預報資訊,提醒市民朋友做好個人防護。
04
空氣品質管理中心系統維護
維護高雄市空氣品質管理中心(Air Quality Management Center, AQMC)的資訊系統,協助整合各單位有關空污之固定源資料、監測資料、檢測資料、稽查裁處資料等,並以地理資訊系統整合呈現各項資料,以利快速調閱各項資料。此外需持續維護各單位介接資料與本系統之連線正常,於資料異常時以通訊軟體轉知本局業管單位,發揮環境變動提示功能。
05
空氣品質淨化區管理
為改善空氣品質及減少揚塵污染,運用空污基金補助裸露地設置成為空氣品質淨化區(以下簡稱空品淨化區)。空品淨化區是利用植物生理的特性來淨化空氣品質,基地類型可分為環保公園、空地(或社區)綠美化、道路綠帶、污染場址復育綠化、校園揚塵改善及其他,每年辦理淨化區補助申請審查及核定、巡查考核、認養維護、輔導改善及績優評選等業務,並公開表揚績優及認養單位。
相關連結:高雄市空氣品質管理中心
06
空氣品質維護區
為改善空氣品質、維護民眾健康,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第40條規定,高雄市政府設置「空氣品質維護區」,針對特定區域進行排放管制,以減少空氣污染源的進入,提升區域整體空氣品質。
空品維護區主要設置於交通壅塞、人口密集或污染敏感區,透過劃設明確範圍,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並搭配污染防制措施、補助政策與例外申請機制,共同營造低排放、健康呼吸的生活環境。
空氣污染管理措施